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,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,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,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、提出要求,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。下面,我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,谈三点思考体会。
一、体现了立足历史交汇期的战略眼光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。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思政课教师的座谈会,并发表重要讲话,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,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恢弘的战略眼光。百年实践经验充分证明,青年强则国强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,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、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。在这个问题上,必须提高政治站位、深化思想认识,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,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,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信心和底气,可以说,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、雷火电子竞技平台建设迎来了最好时期。
二、突出了人格培养在思政课教育中的重要地位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,思政课教师,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,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。这一重要论述,既突出了思政课教师在学生人格培养中的职责使命,又对思政课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丰子恺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,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--真;品德--美;情感--善。这三者和谐的统一,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,而对真、善、美的追求,缺一不可。真善美是时代新人的重要素质,这也就意味着,作为人格教育主要承担者的思政课教师,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,要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,加强思想道德,政治信仰,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。我们也要看到,真善美不仅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价值标准,也是思政课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。有句话说“以己昏昏,焉能使人昭昭”。同样,“以己无情,焉能使人有情”。课堂不仅是在演绎教师的智慧,也是在彰显教师的情感。这要求,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率先垂范、以身作则,自觉坚守精神家园、坚守人格底线,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,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,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。
三、进一步阐明了教育的根本任务。习近平强调,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,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解决好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。强调,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,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,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,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这些重要论述,阐明了教育是既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,又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,既属于社会范畴,又属于政治范畴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是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相统一的。教育的功能是为社会、为国家服务,不能脱离社会、脱离国家而存在。一段时间内,有人认为,教育要突出教育的主体性,教育是为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。这种教育观实质是资本主义人才培养自由化的体现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,必须立足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,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因此,思政课教师要服务引领广大青少年投身四个伟大的实践自觉,将个人价值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,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人生华章。